股市大盘走势分析 险资表示下跌迎来长期买入点

大盘反弹周期近尾声 变盘悬念将留到下周!
周五最终缩量小跌,全天呈现在5-20天线之间窄幅震荡,午后上证最低探到5天线后回升,短线还没有做出明确的方向选择。冲不上去还要防再次回落,但再回落将形成更大周期的背离共震,经过两天调整的食品、农业板块再次走高,科技股整体小幅休整,后面继续关注这两大板块的轮动节奏,短线连续拉高的品种应择机兑现。即使下周初大盘仍有上冲的动能和空间,在20-30天线2786-2856区域,仍建议以减仓防守为主。目前满仓被套的投资者,如果这波60-90分钟周期的反弹,手上个股出现10-20%以上的回升,虽然仍没解套,可考虑适量减一些仓位;这两天已趁反弹逐步减仓兑现的投资者,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更好的低买机会。

2685点支撑力度不可谓不强 沪指横盘震荡概率大
2685点支撑力度不可谓不强。以3288点与3127点连线成为近期最大的压力线,以2733点、2685点为谷底点连线也有强支撑作用。当前沪指横盘震荡构建阶段性中枢概率大。
一季度沪指累计下跌9.83%,虽然近期A股陷入不断下探的震荡当中,但从全球主要股市的表现来看,依旧相对较好,而美股从最高点最大跌幅接近40%。
在疫情蔓延和市场大跌之下,不少投资者恐慌离场,但全球性疫情发生以来,中国股市表现出与胜利抗击疫情相称的韧性和抗争能力。A股平均市盈率仅15倍,属历史低位。A股历史运行规律,政策底之后还有市场底。沪指从纯技术而言己逐步进入筑底阶段。山穷水尽之时,便是柳暗花明之处。黎明到来之前也许最为黑暗,曙光将破云而出。
疫情期间,3月3日晚间,美联储宣布将利率下调50个基点到1%至1.25%的水平,这是美联储今年以来首次大幅降息。3月23日美联储再度打出 “王炸”,历史性开启无限量QE模式。道琼斯指数暴跌时间之速、跌势之惨,可谓史所罕见,美元指数不跌反涨,黄金走势逆转。疫情战关联着经济战、金融战,历史上危机的转移往往意味着战争。泛滥性的货币发行对美国及全球是祸还是福,拭目以待。
对比中国A股市场十年熊市,从2008年金融危机至今,涨幅不大,所以疫情影响伤得不重,A股从全球性风险中觅得机遇。现在的市场和1929年大萧条时期非常接近,哪怕是1929年,市场在50%的黄金分割回撤点上也出现了一波技术性的大反弹。
反观A股技术面:一是左侧谷底点2685点是春节后大幅度向下跳空缺口所在,也是连续反弹的起点所在,支撑力度不可谓不强,若有机会再次回踩2685点附近甚至挑战2646点,可以重仓博弈一次。二是以3288点与3127点连线成为近期最大的压力线,以2733点、2685点为谷底点连线也有强支撑作用。三是当前沪指横盘震荡构建阶段性中枢概率大。
在股票操作上,不妨捕捉受益于疫情的标的股票,口罩概念股技术面上从高位连续下跌40%之后,近日有异动,可关注。

“政策底”已明确 四月打磨“市场底”
一季度行情本周收官,上证指数月线出现罕见的“年初三连跌”。A股开市以来,上证指数在1-3月“三连跌”此前仅有一次,就是历史大顶2008年初,当年1-3月分别下跌了16.69%、0.80%和20.14%,而今年一季度3个月累计下跌9.83%,从跌幅来看比2008年小了很多。由于2008年是在连续两年大牛市之后的高位出现调整,“高台跳水”的杀伤力自然不容小觑,相比之下2020年是在最近5年的低位区出现的“年初三连跌”,受到境外因素的拖累成分较大,因此同样是“三连跌”,背后的含义却有天壤之别。不过,即使是2008年在高位、高估值状态下出现的三连跌,到了当年4月也出现一波探底之后的强力反弹,因此从上证指数的角度来看,对今年4月的行情也不必太过悲观,大幅下杀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,指数层面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也不是太令人意外的事情。
2008年4月的反弹,由当时降低印花税的利好出台引起,而今年4月也有望伴随众多政策利好的落地。3月27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强调“加大宏观对冲力度”,本周已经陆续有具体政策出台,包括增加中小银行再贷款再贴现额度1万亿元、进一步实施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、促进汽车消费等,未来更多政策有望在4月份发布实施。虽然这些政策直接针对股市的可能性不大,但稳住了实体经济,也就稳住了股市的根基。股市的根基稳了,在相对充沛的流动性支持下,逐步企稳回升也是可预期的。从本周发布的3月份制造业PMI数据即可初见端倪,在经历2月份的大幅下跌之后,3月份重回50以上的扩张区间。尽管这一大幅回升有2月份基期较低的因素,同时更多反映的是较大规模国企的景气度,但不可否认3月份已经比2月份有了明显改观,未来政策进一步加码“稳经济”之后,也将产生“稳股市”的效果。
在一季度A股的调整中,3月份的下跌幅度最大,除了有对2月份经济数据不佳的反应之外,更多的是海外股市大跌带来的市场情绪面影响和外资回国“救火”的因素。相关统计数据显示,3月份陆港通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出678.73亿元,终止了此前连续9个月百亿元以上的持续净流入,同时也创下有史以来最高单月净流出纪录。不过,在3月底这一流出趋势已经有明显改观,再度出现连续多日的净流入,除了境外股市企稳的因素外,A股在调整之后低估值的优势进一步凸显也是重要原因。未来只要欧美市场保持相对平稳,不再出现3月份的连续急杀,外资重回A股有望成为4月份的主基调,这也是支持4月份A股企稳的又一重要助力。
尽管4月份A股的“政策底”比较明确,但“市场底”仍需要反复打磨。一方面,欧美多国的疫情能否在4月份出现明确的拐点,将是影响其股市的关键因素之一,在疫情得到完全控制之前,欧美股市的反复震荡在所难免,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A股的波动节奏。另一方面,4月份也是2019年年报和今年一季报集中发布的月份,相关的业绩预报将在上半月大面积发布,绩差财报则一般集中在月底发布。考虑到今年一季度基本面的整体状况,许多上市公司经营压力较大,业绩出现一定波动在所难免,也会给股价带来一定的压力。近期许多预亏、预减的公司走势疲弱,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预演了4月份类似公司的走势。此外,4月末绩差公司的年报出炉之后,一些连续亏损两年的公司将被ST,连续3年亏损的公司面临暂停上市,也存在股价断崖式下跌的风险。在此之前,一些低价绩差股提前下跌,面临“1元面值退市”的风险已经开始出现,如ST锐电、天广中茂等,这也是投资者在面对“政策底”的时候,需要高度注意的结构化风险。
在“市场底”打磨的过程中,前期受到外资流出影响而回落的蓝筹股,有望成为稳定市场的中流砥柱,特别是一些估值极低、长期发展前景无虞的龙头公司,经历本波调整打出“黄金坑”,更成为难得的中长期买入良机。
此外,4月份年报和一季报的集中发布尽管有结构性风险,同时也有结构性机会。机会一方面来自于预增,一些基本面不受疫情影响的个股,在一季报预增之后走势良好,而一些年报和一季报确定性增长的行业,也有望成为4月份“市场底”打磨中多头发动局部战役的战场。比如券商股,在年报大幅增长的情况下,一季报增长的确定性也比较大,从和市场成交密切相关的经纪业务来看,今年一季度沪深两市成交金额为49.89万亿元,而2019年同期则为33.96万亿元,同比大幅增长46.90%,尽管随着互联网开户的兴盛平均交易手续费率可能有所下滑,但成交量激增仍有望带来经纪业务收入的大幅增长,而目前券商股的表现仍然相对低调,具备一定的操作空间。
另一方面,一季报预减预亏个股中,也可能存在一些投资机会。除了业绩预告“利空出尽”之外,这些业绩看似倒退的品种,有一部分是因为季节性因素,或者因为今年特殊情况复工率较低所导致,长期的发展前景不受影响,在股价出现短暂回落之后开始有长线资金逢低买入。因此,这些业绩下滑的个股如果公布一季报预告之后股价没有明显大跌,反而逐步放量走高,则存在被新增资金看中的可能。笔者重点观察的品种有:花园生物、利尔化学、楚天科技、瑞泰科技、徐家汇、湖南黄金等。

重视下跌的价值
市场大幅波动时,长线投资者的操作策略往往能给人以启示:该如何做才能不输给时间。长线投资者不会在恐慌中抛售股票,等待股市的下跌是非常值得的。
一位保险机构投资人告诉券商中国记者,外围市场恐慌情绪带动A股下跌,公司在这个时期并没有抛售,而是一直在买。
中国人寿投资管理中心负责人张涤介绍,疫情之初,公司就做了系列的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,来判断疫情对公司短期业绩的压力和长期的配置的影响。其中包括权益市场短期波动对组合的冲击。
她说,无论市场怎么变,国寿这样的上游机构投资者始终把握两个原则:一是长期投资、价值投资,二是资产负债有效匹配。在这两个框架下,公司会围绕长期的战略配置,以更灵活的战术配置来解决短期的问题,并且着眼长远。
“在权益投资方面,对长期资金来说,市场的波动,尤其是巨幅的下跌,反而会带来长期的买点。我们对中长期的看法是不悲观的,短期我们要重点防范的是风险。”张涤说。
据了解,股票方面,国寿明确了“核心+卫星”的策略,要持续积累长期的核心资产,构建高股息的组合,降低组合波动性。
“我们今年的权益类投资,我对下面投资板块的要求就是,抢抓这三个机遇,不要过分的悲观。”中国人保集团董事长缪建民,曾经在国寿资管担任董事长,也曾担任保险资管协会首任会长,深谙保险投资的特点。
他说,在抢抓三个机遇上,第一是战略性的机遇,在市场下行的过程中,也许就蕴含着战略性投资的机会;第二,要抢抓行业性的机会,在市场动荡的过程中,特别是新冠疫情的影响对不同行业来说很不一样,有的行业受影响很大,有的行业影响比较小,有的因为商业模式领先甚至于没有受影响,所以要加大行业研究,抢抓行业分化带来的机遇;第三是抓住在市场波动过程中存在着的战术性的机遇。
资管背景出身的新华保险CEO李全表示,疫情造成全球利率直线下降,很多资产成为负资产,整个权益市场也下了一个台阶,这些都是现实的影响。
但市场的动荡,对保险公司这样的投资机构,形成负面影响的同时也有正面影响。“随着市场的大幅下跌,风险得到了非常好的释放。”
他表示,即使是在市场大幅调整的情况下,还是要克服恐惧,用自己的常识和价值评估来进行投资。他直言,在香港市场金融类如银行、保险这些股票,是非常有投资价值的。理由有三,一是港股这类大型金融机构股票,可以成为债券的替代品,比如中资类的银行和保险公司分红率不少都达到了6%以上。二是从估值看,这些股票PB已经非常低了。三是即使市场有短期波动的风险,但长期来说,在利率大幅下降乃至趋近零、很多负资产出现,这类大型机构比较有抗风险能力。
举牌考量成长性、价值、股息
近期,险资举牌再次进入市场视野。
3月18日,太保寿险通过太保资管通过受托管理的QDII账户在香港市场买入锦江资本股份,举牌后占其香港流通股比例约为10.46%。
这是太保今年内第二次举牌锦江资本H股,也是其今年内第三度举牌上市公司。今年以来,保险机构已七次举牌上市公司,其中五次举牌集中于2月19日-3月18日这一个月内,且全部为H股。
太保总裁傅帆解释,除了上海临港是参与定增举牌之外,其他在香港市场的动作其实是一种权益申报。各地的监管要求不一致,香港方面是如果达到流通股一定比例,比如说5%,而不是总股本的5%,就必须进行一次权益申报,往往大家会理解为举牌。从目前来看,公司在香港股票方面的一些投资,在总股本中的占比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低的。
中国人寿今年连续增持农行H股、中广核电力H股,举牌的具体考虑是什么?如何选择标的股票?
张涤表示,近期在资本市场举牌农行H股、中广核H股、包括此前的太保H股等动作,都是公司长期以来的配置策略的具体体现。
举牌这些公司,是基于国寿长期的战略配置和短期的战略考虑,标的股的选择也基于一系列的标准。根据个股的成长性、价值、股息等系列标准,筛选出符合长期持有要求的龙头的股票,再进行配置。“随着市场的调整,尤其是在股市承压的时候,这个策略会更加得有效,我们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把握长期的一些配置的机会。”
具体到港股,张涤表示,港股市场和全球有很大的联动效应,目前全球的疫情还在发酵,形势还不是非常明朗,国寿也在持续关注,在港股上更多地是发掘一些个股的价值投资机会。

Related Posts

发表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