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顿曾经热衷炒股 结果巨亏

英国科学家牛顿(Isaac Newton)在世界科学史上非常有名,发现“万有引力”定理的,为天文学中的天体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然而,大多数人并不知道,其实牛顿本人,是一个资深股民.

牛顿曾经热衷炒股

大科学家牛顿,在搞科学研究之余,他曾经也和你一样,热爱炒股,渴望一夜暴富,不过,牛顿在大牛市的时候莽撞冲进去,结果,被人割了韭菜,血本无归。
事情是这样的:
公元1720年,英国股市大热,当时英国的社会上,一片“跑步进场”的呼声,许多人借钱加杠杆炒股,跟今天一毛一样。
科学家牛顿在实验室里,也坐不住了,他第一次是拿出7000英镑的血本(注:那时候7000英镑是很多钱),买入一只股票,结果很快就翻了一番,变成14000英镑。
牛顿毕竟是个超级理科生,属于理性人格,他那时候还算理智,见好就收,把股票卖了,妥妥14000英镑,落袋为安。
不过问题出在于:人是贪婪的动物,发现有钱赚,其实人是很难收手的,牛顿尽管是理科生、科学家,其实也不能免俗。
看到钱这么容易就翻倍了,牛顿心里发红,搞什么科研呀,什么万有引力,叫它见鬼去吧,老子我要重新冲进股市、大干一场,争取提前实现财务自由!

于是在1720年4月,贪婪的牛顿,又筹集到一大笔资金,重新入市,买入了当时最热、涨幅最大的股票之一:英国南海公司(South Sea Company)的股票。
南海公司在1711年成立之初,前景一片大好,因为它被英国政府授权垄断英国对南美洲及太平洋群岛地区的贸易。
1713年的《乌得勒支和约》,英国获得了西班牙在南美的奴隶贸易权,而这个贸易权自然也给到了南海公司。
奴隶贸易在当时是最赚钱的生意,这两个地区也被坊间视为遍地宝藏。
英国政府给予南海公司这么大的好处,自然不是完全没有条件的,深陷债务危机的英国,需要南海公司来帮忙解决。
1720年,英国政府为了解决大量利率在7-9%的国债,通过了南海公司股票转国债的法案。南海公司支付政府760万英镑,用自己公司的股票交换市场上总值3160万英镑的可赎回政府债券及定期债券,政府本需支付的高额利率则降到了最低4%。
实际上,3160万英镑和760万英镑之间的差额,就由购买南海公司股票的消费者承担了,这其中就有牛顿爵士的身影。
在政府背景的加持下,南海股票从1720年1月的128英镑/股,8月份飙升至1000英镑/股,7个多涨了近8倍。
可是牛顿却在涨到2倍多的时候抛出了股票,却在涨到8倍的时候克制不住自己的贪婪,追高买入。
1720年6月9日,英国国会通过了《泡沫法案》,南海公司泡沫最终开始破灭,股价一落千丈,9月份就跌至175英镑/股,到12月份则已经跌到了124英镑/股。
在下跌过程中,牛顿没有做出过任何止损的操作,直至最后血本无归。
后来牛顿说出了这句名言:“我能算准天体的运行,却无法预测人类的疯狂”。
(I can calculate the motions of heavenly bodies, but not the madness of people)
1700年-1720年期间,南海公司的这场泡沫给英国民众带来了高达5亿英镑的损失,和郁金香狂热,密西西比泡沫一起并称人类历史三大泡沫之一。
牛顿炒股破产的事情也说明了,智商高低和炒股成败并无绝对关系,即便聪明如牛顿,在距离市场最近的地方,也没能压抑住贪婪的内心。
如果以为自己智商高、学历高就肯定能炒好股,那就大错特错了!看看牛顿的先例就知道了。
任何时候,都不要低估市场的威力,要保持对市场的敬畏之心。

Related Posts